疫情過後帶出的在地養老 3 個趨勢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
新冠疫情改變了許多事情,包括在家養老的觀念重點。如何掌握安全、獨立、自在價值,提供自己與家人更友善的空間,必須要掌握本文中的新 3 個重點思路。

Table of Contents

 

2020 年 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一路至 2021 年底,期間更在多個縣市因人力、技能、與設備不足而備受疫情侵襲的新聞。這個病毒不只令企業思索後疫情營運模式,也讓不少人重新思索在地養老(ageing in place)的施行必要和趨勢。疫情後,三個在地養老趨勢正逐漸改變每個人的退休養老計畫。

臺灣老年人口年齡結構

根據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發佈的《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七卷第一期資料中「臺灣老年人口年齡結構」圖表(見下表,表中人數為 “千人”)顯示,臺灣至 2031 年時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數 24.4%,到 2051 年時更會近 36%。

年份合計老年人占
總人口比例
65-74 歲75 歲以上
20163,10913.2%1,7821,327
20213,97416.8%2,5131,461
20315,73124.4%3,2172,514
20416,81530.4%3,1733,642
20517,39135.9%3,2994,092
20618,15238.0%3,8294,323

如果再以同資料中另一表單「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概況」來看,會發現 2016 年進住老人長照安養機構比例僅為 1.52%,而同年全台可進住這些機構人數卻僅能提供當(2016)年老年人口 1.96%。

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概況

若以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論,至今(2021)年六月底可進住人數也僅 61,867 人、實際進住人數也僅 51,744 人,使用率 83.6%。而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披露,截至 2021 年一月底臺灣老年人口數為 380.4 萬人。換言之,實際全臺相關機構能提供的長照養老位數比也僅可涵蓋 1.62%。

如果相比 2016 與 2021 年老年人口數和養老機構提供的可進住人數比,竟發現不升反降的狀況。不是機構數降低,而是可進住人數趕不上老年人口成長速度。所以:

對臺灣人而言,在地養老是不得不的必須選擇。

能夠為家人與自己的年長時分畫出理想的景致,現在便必須開始進行改變。

如果你想進一步掌握國發會推估的未來老年人口數,可使用該單位的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重新賦予獨立性

通常,人類是一個很仰賴 “家” 的物種。如此習性,步入年老階段時同樣顯著,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

心理上,人們習慣長時居住於自己被養育及養育下一代的地方;患有疾病或狀態不好時,若被迫離開到一個陌生環境中,所產生的焦慮對於年長者絕對不是一個利因。另外,當自己因衰老或疾病而被送至養護機構時,容易開始造成自己已是其它人負擔的負面壓力。

而在生理上,當決定在家養老便須開始檢視家中硬體設備是否符合提供獨立性條件。在《長照程咬金:老人跌倒後遺症與嚴重性》的一些數據可以讓我們看見端倪:

  • 65 歲以上老人跌倒比率為 16.5%
  • 老人事故死亡第二名即為跌倒(每 10 萬人中 24.61 人)
  • 住所最常發生跌倒地點為衛浴空間、客廳、臥室

在幫助年長家人重新擁有獨立性的過程中,物理上的協助無疑是清單中的 No.1,因為安全第一。

當我們同時顧及家中生理和心理條件,「獨立」才是真正可以被年長家人與自己擁抱的一個價值。

訂閱老伴兒電子報
帶給你最有立場、有深度的資訊內容

完整配套的居家改造高齡友善宅解決方案

前面提過獨立的重要性,「安全」可以說是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究竟應該如何將這個價值確實體現在其中?以安全為出發點,發展出符合下方 5 個構面的改善:

  • 自立性
  • 行動力
  • 安全性
  • 舒適性
  • 便捷性

簡單來說,進行居家改造的通則重點就是:

維護和延展年長者多方面漸漸衰退的能力

這個部分,我們在專題《居家改造高齡友善銀髮宅指南》有很深的著墨,含括大部分居家有的空間進行闡述說明:

  1. 門口及出入廊道
  2. 廚房
  3. 客廳及餐廳
  4. 廁所浴室
  5. 臥室

當然,不僅提供你需要的指南之外,我們也準備了 A4 可列印的工具書,以利你漸漸找出適合家中的改造方案。

熟齡友善改造指南
小預算大改變,從觀念開始。免費指南,開放下載

如果還沒開始著手進行,這是一份不可錯過的重要資訊。如果你已經完成,更是一份可以用作評估成效的準則。

用戶第一思維:讓年長者作主

別認為找好解決方案便可以立即執行。不知理由的改動,會讓年長者產生不安感和焦慮。邀請年長者與其照顧者在改造計畫擬定階段時便加入溝通,讓他(們)擁有進一步的話語權,透過自身習慣形塑出日後符合前述改造指南的友善宅樣貌,會讓你的改造更順利。

溝通過程中,你可能發現必須額外的時間將原委與解決方案闡述至他們能理解的狀態。多給一些耐心,畢竟這些投入(無論時間或金錢)都會是能確保家人與自己在家中能一起擁有更安全、開心的時光。

安身立命之所:安全、獨立、自在

家,是每個人心中最甜蜜的負擔。無論在裝置另一端的你是為了自己而看到這邊,或是因為家人狀態而提前進行準備,這個甜蜜負擔都值得你花更多時間深入了解研究。

不同於一般裝潢,居家改造友善宅改造方案需要當中每個人的投入,才會打造出一個安全、獨立、自在的空間,讓每一個人更喜愛回家,成就真正的避風港。

4.5 2 票選
Article Rating
關注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全部留言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