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的臺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65 歲以上人口視為老年人口,而此歲數者佔比之於社會總人口代表的含意分別為:
- 高齡化社會 ─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 7%
- 高齡社會 ─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 14%
- 超高齡社會 ─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 20%
臺灣老年人口早在 1993 年時便已超過 7% 成為高齡化社會,之後因為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也成為老年人,進而致使我國老年人口自 2011 年起快速成長,在 2017 老年人口數首度多於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 100.18);隔一年來到 2018 三月,臺灣避不了老化命運,老年人口達 14.05% 成為高齡社會。
從內政部提供的資料裡,我們可以發現更多關於老化臺灣的現況:
- 各縣市老化嚴重 ─ 臺灣從原 2011 年的 3 個增加至 2018 年三月的 15 個;
- 嘉義最老,六都裡臺北市最老 ─ 受工作機會、社會福利、醫療資源、交通房價等因素影響,嘉義為全臺縣市最老地區,老年人口比 18.61%;六都中則以臺北市最老,老年人口比率 16.58%。
與全球高齡社會一較高下的臺灣
與亞洲其他主要國家相比,臺灣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和南韓相當。若將全球各國進行老化排序,我們會得到:
- 預估新加坡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7 年
- 預估臺灣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8 年
- 預估南韓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8 年
- 預估日本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11 年
- 預估美國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14 年
- 預估法國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29 年
- 預估英國成為超高齡社會時間 ─ 51 年
如上圖顯示,臺灣於 2015-2060 年間,將從國家老化最低行列轉為快速老化之國家,足見老年友善環境是我們必須刻不容緩進行著眼改善的課題。
其實老化議題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有不少媒體關注,像是遠見『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台灣亮警訊 生育率比日本低!台灣人口警訊十年後,我們會開始擔心集體破產』與自由時報『2018年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二篇都預告了這些在現今看來理所當然的現象,可惜過往十年內我們並沒有太多著墨,以致今日數據果真如預期般發生。
面對人口結構明顯改變,高齡社會帶來的人口老化、退休潮、老人安養、勞動力減少與少子化等衝擊,即便行政院已於 2017 起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但隨著政策上路後的種種問題現象看來,臺灣政府與民間要完全適應高齡社會需要更多的努力改善,才能讓每一位國民更健康心安地變老,讓臺灣真正轉化成為全齡友善的寶島土地。
(資料來源: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