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南韓人口老化速度快,結構版塊移動中
如果你認為日本高齡少子化情況嚴重,那麼當你看清現時南韓的人口結構將大驚失色,因為南韓追上日本更快成為超高齡社會。
2017 年南韓老年人口超過 711 萬人,逾總體人口 14%,正式由高齡化社會列入至符合聯合國認定整體人口超過 14% 為超過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的高齡社會條件。在聯合國標準裡,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佔社會總體比例決定了國家的老年化程度:
- 高齡化社會:7% 以上,低於 14%
- 高齡社會:14% 以上,低於 20%
- 超高齡社會:20% 以上
轉為高齡社會的這一年,南韓首見勞動人口萎縮,較前一年(2016)減少 11 萬人。
相較日本,南韓的進程時間較常被人提到的 “老化日本” 甚至快上 7 年,因為日本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花了 24 年(臺灣為 24 年),而南韓僅用了 17 年。
在南韓研究人員的眼中,要將人口改善幾乎不可能,因為關鍵點落在「新生兒數量」,但計畫生產的女性人數比例卻不斷下降。少子化的現象讓南韓 2017 年人口結算時交出了令人憂心的數據:
- 未滿 14 歲人口較 2016 減少 14 萬人
- 65 歲以上者大幅超過未滿 14 歲年輕人,差距擴大至 48.4 萬人
同時,為國家提供生產力的勞工數也不斷萎縮,2017 年 15-64 歲勞動人口據統計僅 3,619.6 萬人,較 2016 年掉了 11.6 萬人(約 0.3%)。
南韓統計廳人口總調查課長表示,若以行政區域判斷,17 地域中有 13 地域勞動人口減少(約 76%),以市郡區來論 229 市郡區中則有 167 個減少(約 73%)。
急速前進超高齡社會,國民年金與社會醫療被迫調整
少子化加上現有人口老化二現象同時發生,讓南韓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估計至 2060 年,每 10 個南韓人中便有 4 人為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屆時相應出現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等隨年齡出現的老年疾病診療費用推估將達 390 兆韓元(近 12 兆新臺幣),如同將 6.5% 國內生產毛額(G.D.P.)用來貢獻給醫療院所。
這些隨年齡發生的疾病,也在歲數越大時產生更高醫療費用需求。根據南韓健保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委員計算,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每年平均醫療費用增加率為 12.6%,較未滿六十五歲者高出 2.4 倍。
醫療不是唯一的棘手問題,原用作保障基礎國民退休生活的國民年金也產生了懸殊,經濟低迷情況下年輕人養不起龐大的老年人口,南韓國民年金公團(N.P.S. / National Pension Service)推估年金將在 39 年後出現缺口,即 2042,這時間離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還有 18 年。更有南韓官員之前向民眾公布國民年金於 2057 年將資金耗盡、赤字達到 124 兆韓元(近 4 兆新臺幣)的消息,令現任總統文在寅趕緊出來滅火。
南韓二十年內未曾調整過國民年金費率,於是決定 2019 起由原 9% 提增至 11%,之後再漸漸調增,目前已知方案中一個為十六年達到 12.31%,但南韓現在正面臨家庭高低所得懸殊同時無法工作的高齡人口族群也不斷增加,所提出的方案是否跟得上實際社會變化速度,都在在考驗政府的應變能力與國民的抗壓性。
部份專家認為,若將因前述問題而產生的成本轉嫁至年輕世代,可能會導致開始實施後的八年內讓經濟成長率跌破 1%。
臺灣超高齡進程齊頭南韓
Crew Taiwan 在《高齡社會已到!臺灣老年人口比率達 14.05% 朝超高齡社會前進中》便整理過相關資訊 - 將於 2025 成為超高齡社會的臺灣老化速度與南韓齊頭:
臺灣由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時間將為 8 年,而南韓亦為 8 年
而根據臺灣健保署統計,2013-2017 臺灣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就醫人數自 12.07% 上升至 14.26%,醫療費用自 2,040 億成長至 2,612 億,佔時間段內全民醫療費用 37.2%;同時,健保署更推估將於五年內老人醫療費用規模將突破 3,000 億。
如果比照本文主角南韓的國民年金,臺灣處境更顯嚴峻:根據政府的委外估算,臺灣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至 2033 年會達到顛峰後逐年開始下降;在沒有提高保費與降低給付額的條件下,臺灣國民年金有可能在 2050 以前破產。
如此難解的社會議題,除非似早年保險出現所帶來結構性觀念改變,否則結果不會離現在的推估有太大差異。如何能將因人口老化趨勢而造成的社會衝擊降至最低,不只是政府,更是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提前思考尋求解決之道的課題。
(資料來源: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