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宅居家改造:廚房高齡友善指南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
如果高齡化趨勢沒有改變,臺灣將在 2026 年時擁有超過 20% 人口超過六十五歲、2060 年更會成為亞洲第二老的地區。據統計,87% 年長者希望能夠在家養老,而不是搬到退休公寓、養老院、或護理之家等不熟悉的環境。如果希望安心在家養老或讓家中年長成員安心生活,這篇關於如何打造一個適合未來趨勢的高齡友善廚房重磅企劃就是你需要詳細閱讀的內容。

Table of Contents

廚房裡潛在的危機

對於 “在家養老” 這名詞,每一個人都有不同定義和想像,但是有一點能夠肯定:養老過程裡,我們都會希望能夠安全地、自立地、舒適地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慢慢接受歲月帶來的改變。

綜觀來看,廚房是居家環境裡成員最常進出卻對銀髮族來說最為危險的空間。這樣的論述,在下面數據裡不難看見理由:

廚房裡潛在的危機

廚房裡潛在的危機 ◉ 點擊看大圖

  • 消防署統計,臺灣火災起火處統計第二名為「廚房」,佔比 12.1%(共計 3,700 次);
  • 42% 廚房工具造成之創傷集中於手部;
  • 國民健康署統計,年長者摔倒發生地點中廚房佔比 5.4%,位居第六名。

既然廚房有著如此多的潛在危機且容易造成老人跌倒,要打造高齡友善的熟齡宅勢必得針對此重點空間進行必要優化。

更多廚房空間

要判斷住所是否為高齡友善,從一個面相很快便可以掌握:

室內通道動線均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在臺灣,廚房形式漸漸改變,有傳統的中式佈局、也有歐美開放式廚房設計,雖然風格完全不同,卻有相同原則可以遵循。

足夠的活動空間

多數早期的集合式住宅格局將廚房空間設計得相當侷限,所以應把雜物整理妥善,騰出更多的空間給年長成員。當廚房雜物變少時,空間自然變得更大。

收納空間的調整

鍋碗瓢盆時常為求方便被收納在廚房裡,也因此漸漸在廚房裡會不自覺添加一件又一件的收納設施,為的僅是將烹調用具和餐具進行收納,卻犧牲了空間。將餐具收納位置設於餐廳或客廳,把廚房空間留給烹調用具,騰出空間後即可針對原有卻開始用不到的收納設施清除。

收納設施的更新

透過下拉式收納櫃可幫助年長者無需再踮腳取下物品或借助其他工具站高拿東西,有效降低跌倒發生機率;流理台下方的櫃子則可更新為外拉式收納櫃,幫助年長者無需再蹲下站起,同樣降低年長者做出過大姿勢改變而跌倒的機會。

上層收納櫃安裝位置應比一般收納櫃再降低 8-10 公分,以方便年長者開關及收納物品。

收納櫃邊緣與開關把手,應該將其顏色設定為和收納櫃顏色反差的顏色,方便辨識。

各處尖角收圓

無論廚具究竟安裝多久,重新檢視每一處邊條與角落,將發現呈現尖角處進行打磨收圓,降低創傷造成的機會。

準備樓梯椅或工作梯以備不時之需

即便收納櫃都已經完整更新,偶爾還是有可能會遇有年長成員想要站高高的時候,可準備一個穩固但輕量化的樓梯椅,方便年長者可以輕鬆搬移至需要的位置使用。

樓梯椅提供更安全方式拿取高處物品

樓梯椅提供更安全方式拿取高處物品 (Image Credit: Momo)

地板首重防滑

無論居家改造預算多少,「防滑」永遠是其中的首要,廚房改造自然也脫不了這個原則。

更換地面材質

最根本作法,便是將地面更換為防滑材質地板或地磚。使用防滑地磚時,選擇越小尺寸為佳,並在安裝時盡量降低各地磚塊之間的距離,增添防滑力度。不過,多數防滑地磚因是採增加磚面凹凸不平的摩擦面,因而會給使用者較不舒適的踩踏體驗。

更換廚房地板材質為防滑地磚是最有效的防滑手段

更換廚房地板材質為防滑地磚是最有效的防滑手段 (Image Credit: Tile Choice)

如果家中有使用輪椅者,建議可以使用硬木防滑地板,在車輪滾動時能給予比較輕鬆的使用體驗。

移除不必要的門檻

因為清潔理由(清洗、防蟲),不少傳統住宅廚房設有門檻。這類門檻的實際功效其實不大,但留著卻有可能造成絆倒或腳部傷害,應儘快移除。

如果家庭成員相當在意防蟲,可考慮以門壓條或軌道門替代現有的門,同樣防蟲效果不僅沒影響,但卻能為長者帶來更安全的用廚空間。

不要使用地墊

為了怕髒,不少人會在流理台前或灶爐添置一塊地墊,這是相當錯誤的作法。原本預期能吸收意外見出的水滴或油汙,往往就是造成絆倒的肇因。廚房,不要使用地墊;若必須使用,應確保放置時應將地墊固定並確認周邊均沒有翹起。

養成隨手擦拭潑濺的良好習慣

烹調過程中偶有不小心的潑濺,如果是水滴潑濺還會隨時間蒸發,但若是油類便相當麻煩,不僅可能引來螞蟻蟑螂,長久下來便會形成眼睛不易辨識的跌倒危機。養成隨手擦拭或於每次烹調完成後便立即擦拭地板的習慣,才能降低跌倒發生的可能。

熟齡友善改造指南
小預算大改變,從觀念開始。免費指南,開放下載

優化廚房燈光照明

正確的燈光照明提供家庭成員更好的視覺範圍,降低意外發生機率。透過規劃混合使用不同色溫燈泡,讓廚房空間變得更高齡友善。

配合日間作息的照明色溫建議

懂得交叉使用冷暖二色調的燈泡,你也是創造宜家照明的燈光師。懂得運用燈光,不僅能幫助家人更 “明辨是非”,甚至能透過燈光色溫產生額外幫助。這樣的調整,不只適用於一般成員,對於患有癡呆症者更為明顯:

  1. 鼓勵體內激素平衡
  2. 改善睡眠與清醒的循環
  3. 提增行動力和行為表現
善用色溫提供家人更好的照明管控與體驗

善用色溫提供家人更好的照明管控與體驗 ◉ 點擊看大圖

在色溫應用上,可遵循老伴兒給你的建議:

  • 早晨至正午前時間,使用冷色系燈光
  • 正午期間,使用正白燈光
  • 午後至夜晚,使用暖色系燈光

調整、增加照明

燈光究竟多少才夠,得視家中年長者的需求。找一個時間,邀請年長成員到廚房裡仔細感受並記錄現用燈泡數值,在完整調查後再到賣場挑選需要的燈泡才是最完整的作法。

如果需要更亮的照明,透過更換功率較高的燈泡便能達到。要注意的是 - 廚房內會造成燈光反射的物件不少,所以必須注意更換後的功率是否會造成年長者的眼睛不適。

在收納櫃下方增加照明可有效幫助眼力不佳者更輕鬆完成工作

在收納櫃下方增加照明可有效幫助眼力不佳者更輕鬆完成工作 (Image Credit: Ylighting)

在流理台上方、高櫃下方可加裝間接照明,能有效幫助年長者使用流理台時的表現,避除原本可能因為自身造成流理台上的陰影,更可輕鬆地進行工作。

更完整便捷的照明管控

讓我們從基本的開關開始進入高齡友善照明管控改造。首先,確認照明開關位置應設於年長者方便觸及高度。丈量長者的身高,將燈光開關在長者可以在無需刻意舉高手便能碰到的地方。有時年長者可能因為身體不適或在術後不便舉手,所以開關最好能移至在長者胸口至臀部之間位置。

除了開關高度,安裝位置也相當重要。如果家中廚房是屬於後接陽台的傳統設計,則最好能在出入口兩處均設置燈光開關,以便長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輕鬆或關閉燈光;若家中廚房是開放式廚房,則應該確認長者自不同空間進入廚房的可能,並在進入前便設有開關供調整。如果預算足夠,感應式的燈光開關是不錯的選擇。

強化自然光

自然採光,是相當舒適的作法。如果廚房原本並沒有窗戶,可考慮做一扇窗戶;若原本窗戶是僅屬通風性質的通氣窗,則建議將之擴大為大面積的窗戶,增加採光。如果擔心隱私,安裝一個長者可輕鬆操作到的百葉窗即可。

高齡友善工作區

廚房裡的一大改造重點便在工作區,有三個工作區:

  1. 水槽
  2. 流理台
  3. 火爐

如果希望能將工作區貼心改造,可以緊記七字訣:

三點一線步步高

「三點」指的是使用工作區時常需功能,將這三點設於同一線上便可讓工作流程更順手,為年長成員提供較好的使用體驗:

銀髮宅工作區改造原則:三點一線步步高

銀髮宅工作區改造原則:三點一線步步高 ◉ 點擊看大圖

  • 洗滌 - 水槽
  • 準備 - 流理台
  • 烹煮 - 火爐

「步步高」指的則是三點間的高度關係應為:

火爐面 ﹤ 水槽面 = 流理台面

流理台最符合人體公學的理想高度為 82-87cm,而火爐則建議再低於流理台 5-10cm。流理台高一點,方便使用者無需彎腰駝背地使用;火爐的高度降低,則讓使用者在更輕鬆的高度完成烹調。

在工作區加裝安全扶手是一個提昇年長者安全使用廚房的有效策略:

在工作區加裝安全扶手是有效提昇年長者安全使用廚房的策略

在工作區加裝安全扶手是有效提昇年長者安全使用廚房的策略 (Image Credit: NPR)

 

  • 加裝等長於工作區長度的反差色安全扶手於工作區動線上 - 提供工作區使用者遇有身體不適或跌倒情況發生時有安全的施力點,不用擔心太過嚴重的意外發生。此把手長度超過一般需求,可使用加長型客製長度把手,在長者需要時 “給一把手”;
  • 加裝間隔式短尺寸安全扶手 - 若空間不允許,則應考慮以間隔方式安裝常見尺寸安全扶手於工作區內觸手可及之處安裝 2-3 支,30cm38cm 是一個相對適合尺寸。

電器堆疊有技巧

拜科技所賜,現今烹調的器具已更為快速便捷,但是這些一台一線的烹調電器若無法規則性地整理,不僅無法發揮預期的時間節省效果,隨時可能造成意外。為擁有不同的烹調方式,一般家庭現在會有微波爐、烤箱、蒸爐三種機器,建議堆疊由上往下的順序為:

  • 上:微波爐
  • 中:蒸爐/微波爐
  • 下:烤箱

烤箱一般高度約在 60cm 上下,若置於上端在拿取時將容易因為觸碰箱門燙傷,這也是為何國外烤箱通常被規劃於流理台下方的原因。

當你有蒸爐時,微波爐則需放到上層;若沒有,微波爐置於中間即可。使用蒸爐所烹煮或加熱的食物,往往伴有湯汁,放置中間最為方便安全。

訂閱老伴兒電子報
帶給你最有立場、有深度的資訊內容

其他必要但是常常被忽視的重要器具

此文一開始便充分說明了廚房有多少潛在危機,所以有一些平常用不到但是當事情發生卻異常重要的器具,在這裡必須特地寫出提醒。

座機電話

不似國外,台灣多數住宅內的廚房往往與餐廳或客廳有著明顯的距離。一個安裝於牆面或固定位置的傳統座機電話,可以幫助年長者在必要時迅速與外界取得聯繫。

火災警示、預防器具

無庸置疑,火災令人膽顫心驚,不僅傷害很大而且蔓延迅速。如果你有曾經親身在火災現場的經驗,一定會訝異火災會帶來的傷害。除非家中只用非明火方式烹調,否則預防火災的手段是必須的。建議在廚房位置添購:

安裝煙霧偵測器掌握第一救災時間

安裝煙霧偵測器掌握第一救災時間 (Image Credit: Ring)

  • 煙霧偵測器
  • 滅火器

全面評估如何優化改造你的廚房

根據統計,僅 20% 預計要在家養老的人會將廚房優化放在居家改造的清單上。這個比例,如果將這個空間能為生活產生的便利性比例來看,低到恐怖。

如果你真的打算在自己熟悉的家中養老,廚房絕對應該在高齡友善優化的清單上,因為年輕時用慣的廚房,對於身體狀態不如年輕時的身體來說,並不友善。

如果「打造銀髮宅」是必須的,那麼從全面性思考規劃各個空間是無可避免的思路。老伴兒 Crew Taiwan 在這裡整理的改善清單,並不是讓人 “挑選需要”,而是 “全部必作”,即便因為預算或時間關係無法一次完成,也應該分階段完成。如《居家改造友善銀髮宅》內開頭便開宗明義的告訴你:

以銀髮友善為目的進行的居家改造是一種進化

全盤思考、全面評估、全數預算,這三點早在計畫階段便應該納入其中,才不會想到什麼作什麼,反而令原本利益良善的想法變成半桶水的潛藏危機。除非家中沒有任何成員需要用到廚房,否則將廚房變成更友善的空間,是必須完成的重要課題。

如果你希望可以將這些知識帶在身上,老伴兒準備了 Print Ready 的《高齡友善銀髮宅改造指南》,填妥資料即可免費帶走;文件在 A4 尺寸下設計製作,列印閱讀也不會眼睛吃力。

看完這篇文章,別忘點擊螢幕上的「分享按鈕」把你所發現的精采內容與親友分享,一起打造更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

4 3 票選
Article Rating
關注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全部留言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