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跌倒對年長者是一個安全威脅?
老人跌倒發生機率之密集與跌倒後帶來的短長期傷害,遠遠超過你的想像,而這樣的傷害對於重視長照的今天來說更是無容忍的存在。
一次跌倒對於年長者來說,嚴重者可能導致生命的不安全,輕者可能造成日後生活的影響,不可不重視。我們在另一篇文章裡進行了深度的說明,這裡列舉部分重點讓你認識更多關於這個高齡族群健康殺手的面目:
- 根據臺灣國民健康署調查,老人跌倒率高達 16.5%
- 老年人事故傷害死亡肇因第二位為 “跌倒(落)”
- 臺灣老年跌倒髖骨骨折人數至 2025 將攀升至 38,404 人 ─ 50% 無法再恢復行走,約 20% 在六個月內死亡
- 2015 臺灣老人跌倒致死標準化死亡率 2.3
- 跌倒後之心理改變可能引致因懼怕再次跌倒而心肺功能下降、失眠、社交隔離、失能等更嚴重的長期後果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45% 在家摔倒的老年人需送醫觀察
跌倒對於成長中孩童及懷孕中的婦女來說便已是安全威脅,何況對於肌耐力已不如年輕時理想的年長者呢?更多詳細資訊,造訪《認識長照程咬金:老人跌倒後遺症與嚴重性》瞭解更多。
啟動老年友善熟齡宅改造計畫的事前準備
有一些基礎的居家改造是幾乎適用於所有住宅,無論單位坪數、風格,但是畢竟每一個長者的情況不同,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將這些需求一一找出並設計出對應的解決方案,是你啟動熟齡宅無障礙改造之前必須先確認的,不然也會令原意因後續設計過程裡的其它因素而被遺忘。
熟齡宅改造計畫,是為了讓住所更加高齡友善
- 讓具有職能治療知識者協助你釐清長者需求 ─ 要更全面地認識家中長者的需求,詢問專業的醫師或職能治療師是一個很棒的選擇,他們可以基於你家中長者的情況給出最適切的建議,遠遠勝過於你在網上亂搜出一堆在 “Generally” 通則下寫出的建議內容,真正避免將預算花在不需要的地方上;
- 聘僱室內設計人士提供需求解決方案 ─ 當住所需要進行改造或深度提昇時,最好的方式是聘僱一位設計師與治療師或醫生端一同工作找出年長者的需求並在建議與預算框架下規劃出妥善的改造計畫。
臺灣目前沒有像美國 CAPS 證照(Certified Aging-in-Place Specialist,由美國住宅建築協會設計,領証者為通過協會針對新興「住宅再造」產業專業培訓、公司經營、及顧客服務等訓練之專業可信賴人士)這類針對在家養老的認證培訓過程,所以必須透過雙向合作達到熟齡住宅改造的目的。
理想上,資深職能治療師可以與具經驗的設計師達到完美的配合:設計師對於工程設計擁有專業知識,但無法將這樣的知識徹底融入至防治年長者跌倒;反之,治療師擁有人體知識卻缺乏工程設計的認知,透過雙方配合,便能完美實踐目標。
老年友善環境第一要素:燈光照明
要防治跌倒,足夠的燈光照明是最重要而且有效的方式,當然也會是最經濟的第一步(只是 “基配” 要真正達到防跌止滑還需要其它裝置或步驟搭配)。通常來說,年長者比壯齡或更年輕者更多的光源讓眼球開始辨識物體。
針對家中照明進行調整時,有三種燈光因被歸納考慮:
- 環境照明(Ambient Lighting) ─ 為整個環境領域提供舒適不刺眼的基本照明,讓用戶能自在安全地行走於空間當中;通常使用間接照明或附有燈罩的光源;
- 作業照明(Task Lighting) ─ 為閱讀、烹調、育樂等作業提供所需的光源照明;作業照明必須消除炫光和陰影、並提供足夠的亮度防止眼睛疲勞;
- 重點照明(Accent Lighting) ─ 引導視覺創造焦點的照明,如藝術品、植栽、紀念品等等;通常使用軌道燈或嵌燈。
美國照明工程學會(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在此事上提供了一個量化後的照明程度供一般民眾參考:環境照明應為 30 fc(footcandle,燭光)而作業照明則應為 100 fc。
如果要獲取自家住所現有燈光表現,可以購買一個「測光表」透過科學化的測試獲得精準的燭光表現。如之前所說,養老長照沒法以一論百,必須針對各個不同年長者的需求及對應環境進行才能達到符合需求目的,像青光眼患者對於光的接受度便與一般人不同,要達到防跌止滑便需要給予高於一般人更高燭光的照明才能有效降跌倒率。
隨著我們變老,眼睛對於光線忽然改變的容忍力下降,除了作業照明,其餘燈光應全日維持平穩於家中各個場域之間,尤其是走道與樓梯間;而令人刺眼的光源則應以重磅窗簾或其它不透光材質作為擋住外來刺眼光源的屏障物。
燈光開關應設置於離地 80cm-100cm 高度,設置之處應於門內、門外、樓梯的開始與結束處。開關設計上,宜以夜光開關替代傳統開關,而撥動式開關則可以用戶友善的按壓式開關,讓開關燈光的動作流程可以更省力方便而迅速。
居家的出入口改造
家門口其實是一個時常被忽略的跌倒熱點。試想以下這些情況是否對老年人來講更容易產生跌倒:
- 從正在下雨的戶外要進入家中
- 拿著鑰匙試圖解鎖大門
- 雙手拿著東西
- 興奮的狗狗正準備迎接/歡送
- ……
門前時常會看見一些金屬飾條,甚至有些室內空間也會因裝潢考量而埋設一些金屬壓條,最好能將這些飾條改為防滑材質,才能避免老年人在身體輕微失衡時阻力不夠而跌倒。若門內外高低差,應降低此落差。
如果門外便有樓梯,那麼樓梯踏階的深度最好為 25-30 cm,讓每一步踏出的腳步都得以有足夠空間施力;踏階表面應改以全天候防滑材質舖設,降低跌倒機率;樓梯的雙側,扶手安裝更可以輔助年長者更穩健地上下樓梯。
打造零跌倒率的安全衛浴空間
根據統計,衛浴空間是居家跌倒最常發生的熱點,只要在此場域裡進行小幅度的更動,便可以大大提昇年長者的獨立度和安全移動度。
裝設安全扶手是改善衛浴空間安全的最快方式
在防滑作業裡,裝設安全扶手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濟實惠、迅速滿意。
安全扶手不只能於洗澡與如廁時給予老年人更高的自主性(autonomous)與安全性,更可以安撫年長者擔心跌倒的恐懼,但在臺灣卻鮮少為人使用。事實上,根據來自美國職能治療學會(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的一份調查研究:
- 對跌倒的恐懼感會提高跌倒的風險 ─ 簡易居家改造時不只可以實質上提高安全度,更可以降低老年人對於跌倒的恐懼
- 逾 75% 使用安全扶手的老年人感到安心且開心 ─ 調查裡發現超過 ¾ 使用安全扶手的高齡者對於自己的使用體驗感到明顯的安心與開心
不例外地,扶手仍應針對家中長者需求進行客製化,包括把手高度與角度、安裝位置、和產品顏色,才能真正符合用戶友善原則。
老伴兒開發的「安全扶手系列」擁有多種規格和雙色可選擇,安裝方便,最小預算就滿足你為家裡年長者改善防滑係數的孝心願望:
安全扶手以外的衛浴安全改善方式
在前面所提最經濟空間改善方式的安全扶手以外,還有更多改造可以進行以將衛浴空間真正轉換成一個高齡友善的安全場域:
- 防滑浴缸邊條
- 洗澡椅
- 全舖設防滑地面(地磚/木條)
- 防滑地墊
- 防滑塑膠拖鞋
- 伸縮活動式兩用放大鏡
- 馬桶坐墊
互動更愉快的高安全係數客廳
客廳是家人之間主要活動交流的互動場域,跌倒發生率排第二,若能妥善優化改造空間便能將跌倒情況有效降低:
- 盡量選用活動式茶几,彈性調整空間使用尺寸;若家中年長者行動不便需使用輔具(輪椅、拐杖)時,也有較寬敞的迴轉半徑
- 沙發座椅須挑選較硬、較高且具備扶手的款式
- 地毯舖設下方應持平,不可有雜物,避免絆倒或因踩尖銳物疼痛產生跌倒
- 地毯應為防滑材質,並以雙面膠確實黏貼固定底坦
- 任何家具尖端應加裝防撞軟膠輔器
- 保持動線暢通無阻,雜物應清除
- 家具若可移動,最好能截彎取直,讓年長者跌倒的機率降低
起居安全百分百的臥室改造
臥室跌倒機率對臺灣年長者排序第三高佔 13.7%,在夜晚或清晨時間的起身或倒臥便利性與安全性必須重視,才能讓跌倒機率下降。
- 多使用間接照明,降低對光線敏感的年長者在明亮與黑暗轉換時的適應強度
- 床頭雙邊應設置床頭燈與柔和燈光照明,方便夜間起身如廁時可以有足夠照明
上下樓輕鬆的樓梯間
每天上上下下的樓梯也有著不少可改善之處:
- 每一踏階深度應至少維持 25-30 cm 安全深度
- 若樓梯係以地毯覆面,那麼便必須確認覆面的各個角落是被妥善浮貼,確保沒有任何一角掀起
- 若樓梯係硬材質,那麼表面材質應防滑
- 樓梯雙邊均應裝設扶手,長度應同於樓梯,以避免第一步或最後一步因誤判而發生跌倒
- 臺灣多為需透過樓梯上下樓的公寓,公共空間裡的樓梯便需檢視樓梯牢固度與增添防滑條
如先前燈光照明章節裡所說,燈光開關應設置於樓梯起始/結束處,以利年長者便於控制燈光;用於樓梯間的環境照明應具備足夠的照明度,並避免造成任何陰影或另眼睛不適的炫光。
放心烹煮的廚房防滑優化
相較浴室與臥室而言,廚房並算不上是一個跌倒熱點,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僅為 1.2%,但仍有一些小改造可以施行,讓這個女性說了算的空間安全再升級至 Manoeuvre 精緻等級。
- 將傳統水龍頭轉為感應式/觸控式水龍頭,增添操作方便性
- 將儲藏空間轉為腰部等高的儲藏櫃,便於年長者取用物品
- 增添工作梯/小樓梯椅,讓老人可於高處架輕鬆取用收納物
- 提昇地面防滑指數,更新地板材質為防滑材質或增添大面積防滑墊
照明防滑,止跌第一步
這次整理的重點以 “小預算改造” 為準則整理,透過這些重點用一點小預算就可以創造大改變。如果你有詳細閱讀,相信你一定會發現重點著於:
- 充足不過激的照明
- 細節重視同理心的防滑設置
- 整潔乾淨的行動動線
鑑於大家多討論 “裝潢設計” 卻忽略許多人未能按心裡所想達到 100% 重新裝潢,所以將這些「居家輕改造」重點整理出來,一起為家中年長者打造一個友善無障礙空間。
[Note.1] 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是藉使用 “有目的性的活動” 進行治療或協助生理、心理、發展障礙或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人,使他們能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更多說明可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