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燈光弄對,再談打造年長者高齡友善空間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
打造高齡友善空間,燈光照明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對於長者來說,因視力退化或眼部疾病而對所處環境辨識產生不同判讀是時常發生的問題。根據研究,燈光調校至更適合的狀態時,能提高長者的活動力及信心。要熟齡友善,從燈光開始。

Table of Contents

 

不同的高齡 “視界”:眼力退化、疾病

人體的組織器官相當精密,但也因如此經過數十載的連續使用,定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視身體狀態與過往保養情況有異)。說更直白一點就是:

年長者的「視界」不同於年輕人

所以,當我們要打造一個適合高齡年長者的空間時,應該從年長使用者角度出發,才能幫助年長者在空間裡更願意活動,也更樂意處在空間裡。

視覺功能衰退

隨歲數增長,眼睛各方面視覺功能必定不如 “出廠” 時理想。統計指出,視力不正常的年長者跌倒風險比視力正常者高出 75%(風險指數 2.89)。常見的功能衰退包括:

  • 眼角膜弧度改變,出現散光
  • 水晶體變厚,眼睛度數趨向近視
  • 眼睛睫狀肌與水晶體聚焦能力變弱形成老花
  • 視網膜感光細胞數目減少,致視力、對比敏感度、色覺、視野、及光暗變化適應能力下降
熟齡友善改造指南
小預算大改變,從觀念開始。免費指南,開放下載

常見眼睛疾病

其實,「老花」也可被視為眼睛疾病一種,只是因為不會造成太大困擾所以時常被歸於退化的一種表徵。常見的眼睛疾病有:

乾眼症

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易疲倦、癢感、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較明顯的暫時性視力模糊。有時基本淚液不足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造成常流眼淚。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有絲狀物黏附;長期傷害則會造成角結膜病變。

黃斑部病變

當黃斑部出現病變,會出現中心視野異常,如視線變暗、物品或線條扭曲、辨識顏色的能力變弱,如藍、黃、紅、綠等顏色變得薄弱。

視網膜病變

許多時候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有關,常見症狀有斑點漂浮於視野中(易與飛蚊症搞混)、視力減損、夜視力變差及模糊不清。病變又可分作兩種,分別有著不同的肇因而造成視力障礙:

  • 基礎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視網膜上可見些許小出血點並有脂肪性滲出物
  • 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一些不正常的生血管會長到玻璃體上,嚴重時會導致玻璃體出血而造成視力障礙

白內障

白內障症狀多視力減退,一般來說白內障患者會出現緩慢而且不可逆的視力減退。

  • 不論遠、近物品,看起來都模糊
  • 看東西有疊層、殘影感
  • 原本配好好的眼鏡度數突然不合,時常看不清楚
  • 眼睛更容易疲勞
  • 視野變得像一張黃褐色的老照片
  • 夜間開始畏光,看到晚間路燈或車燈會感到刺眼

系統性疾病在眼睛造成的副作用

眼睛滿佈複雜的血管和神經線網絡,大概你常聽見的年長者系統性疾病都會影響眼睛,包括前述的糖尿和高血壓可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在無痛感下出現突發性永久視力衰退。高膽固醇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塊則可能阻塞視網膜血管,造成眼中風。

模擬老年人眼裡的視界

用文字敘述很難令你心領神會、感受到年長者在辨識事物上與年輕人的不同,老伴兒熟齡誌貼心地幫你做出模擬圖,看懂年長者面對視力衰退時感受到的差異。

正常視野

視力正常者的視野

視力衰退者的視野

視力衰退者的視野

黃斑部病變患者的視野

黃斑部病變患者的視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的視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的視野

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所以當家中長者的視界是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們必須為了這些特殊視野調整燈光照明,才能降低種種因視力衰退而致風險的發生機率。

錯誤燈光設定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與風險

燈光設定錯誤,指的可以是過暗、也可以是過亮。當視力衰退後,空間裡的燈光設定變得十分重要,忽視時是可能帶來不少負面影響、甚至風險。

當光影對比過於強烈時,對於視力不佳的年長者而言可謂是 “危機四伏”。舉一些實際照片進行說明,會比較能讓你掌握。

錯誤燈光設定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Image Credit: cezjaw via PixaBay

 

  • 間斷性可能造成炫光的直接光源與無光源處形成的光影落差,視力差者會無法清楚辨別二者間的落差
  • 直接光源造成地板上的反光,視力差者可能誤判為水漬
  • 假設陰影處有障礙物,對於光影校正需要較長時間的年長者有可能產生無法立即辨識並閃避
  • 同上,穿梭在一個光影對比明顯的走廊帶給年長者相當壓力

 

多重光源而讓經過者倒映於牆上的人影可能在室內造成心理壓力

倒映牆上的人影可能造成心理壓力 (Image Credit: ANDREA COMAS/Reuters)

 

  • 因多重光源而讓經過者倒映於牆上的人影可能在室內造成心理壓力

其中,對於未成為視力衰退的人而言,很難想像一個視力衰退者在適應光影之間的吃力,尤其是期間因不確認產生的心理壓力。

PS. 燈光也對失智症病患造成影響

這一點獨立出來講,主因是許多人忽略了光線對於失智症患者的重要性。

由於此病患者需要更為謹慎綿密的支持與照護,往往這樣的需求是為全天候的。失智症患者時常會對日常事務產生混淆,而生理時鐘往往也會不同於過往;同時,因疾病引發的焦慮、混亂、甚至幻覺,很多時候甚至發生對時間及空間產生錯誤認知,對於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是偌大的負擔。

善用色溫提供家人更好的照明管控與體驗

善用色溫提供家人更好的照明管控與體驗 ◉ 點擊看大圖

因此,燈光照明的設計應用在此時發生一定程度的幫助。給予失智症患者的燈光必須符合以下三點,才能算是及格的照明系統:

  1. 避免造成過多陰影
  2. 提供支持物理效果,如:常態化患者生理作息、日間提供活力感受及夜間幫助冷靜
  3. 照護及檢測工作燈,如:提供特別照護工作額外光源
訂閱老伴兒電子報
帶給你最有立場、有深度的資訊內容

用正確燈光照明提高長者活動信心與安全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可初步掌握到光源對於一位年長者的重要性。唯有將光源正確設定或調校,才有可能幫助家中長者擁有自在輕鬆的空間使用體驗。

此文係老伴兒熟齡誌全新「燈光照明對照護長者」系列專題的第一篇,主要建立你我的正確觀念。接下來我們將手把手教你如何走過正確的檢測與設定流程,同時市面中哪些燈具或燈光具有實質幫助,讓長者享受在空間裡的每一時刻。

5 3 票選
Article Rating
關注
Notify of
guest
2 Comments
最舊
最新 最多票選
Inline Feedbacks
查看全部留言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