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陸前高田市
在瞭解計畫之前,先認識隈研吾建築師計畫基地「陸前高田市」的簡單背景,才能體會計畫起源與預期目標。
陸前高田市(りくぜんたかたし / Rikuzentakata shi )位於日本岩手縣東南部,比鄰大船渡市、一關市、住田町、及宮城縣的氣仙沼市。
2011 年 3 月 11 日,撼動世界的日本 311 大地震讓這都市在一日裡覆巢傾卵,所有原本在地人熟悉的街道建設受地震所引起的海嘯近乎全數毀壞,甚至消失。市中心裡包含市政府在內的多個建築遭毀滅性破壞,而當地 JR 東日本大船渡線在陸前高田市範圍內的 4 個車站建築與軌道近數損毀。根據岩手縣總合防災室統計,截至 2012 年 8 月 11 日的確認死亡人數為 1,555 人,而失蹤者則為 223 員。
根據當地政府推估,陸前高田市的恢復工程甚至必須到數十年。一則日本媒體於 2017 年 3 月的報導,即便已歷經 6 年,市中心的街道依舊沒有回到災前狀態,而現今為便民所建立之購物中心依舊只能以搭建迅速的臨時性建築作為建材進行。從另一支由日網友提供的空拍視頻裡可以看出,復興進度依舊有限。
超過六成原本地區民至今下落不明,足見即便已過了那麼多年因海嘯而造成的傷害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有多麼令人無法忘懷放下。
由關懷土地與人開始的老人中心計畫
這個新建築企劃提案由坐落東京都裡的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義大利日本東北地方志工協會、東京大學 Kuma-LAB、及義大利駐日使館協作推出,旨在希望透過建築讓這個至今依舊在復興途中努力的都市產生新的價值觀,在這百廢待舉的受災市裡建起一老人中心,作為市內新的社區中心,用不同角度看待人與土地的聯結。
提案建築整體靈感來自於漂浮水面的荷花葉,象徵著人類生命與自然之間易碎的互動關係。
透過周遭環境架置一條構起建築的設計:基地被設定於一周邊充滿綠意盎然植被的沙堆之上,而這樣的設定恰恰與現今陸前高田市多數土地依舊維持黃土披被現況符合;另外,建築骨架建材則以同樣為海嘯所帶來災害鄰近的氣仙沼市內所產的木頭搭起,並委以當地木匠在佔地 1,000㎡ 基地面積上建出 220㎡ 樓層面積的建築企劃實現。
功能上,建築內部共劃出 7 個區域架構起整個老人活動中心的應用:
- 接待櫃檯
- 詢問室
- 活動空間
- 塌塌米室
- 人員辦公室
- 廚房
- 圓周鏡射池
預計此企劃可以提供居民一結合社交和文化的公共空間,試圖修補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信任。無論是實體或精神上的重建,都是為激勵居民並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裡找回快樂。
人本關懷出發,契合需求
這個簡單不複雜的獨特設計老人中心,佇立在受災所苦的土地上,對於已為高齡化社會的日本來說無疑是對於人類與環境關係的重新探索,也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
相較更早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臺灣依舊有許多軟硬體停留在戰後大量新生兒誕生目的應用,而這樣的應用對於已於 2017 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來說是已經不敷使用。如何以使用者角度出發,並重新在實質與精神層面裡改造人們自我認知與環境保護價值,將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公共議題,才能讓 “老” 這件事發生時是一件令人幸福而沒有包袱感的事情。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訊息,歡迎訂閱 Crew Taiwan 電子報隨時掌握銀髮新知。
(資料來源:desig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