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腳看年齡:15 個腳部反應的老化現象訊號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
腳,支撐著我們站立時的體重壓力,當走路或運動時,腳一直承受著比體重更大的重量。腳讓我們活動自如,卻也讓人經常忘了他們的重要性。這對設計精密複雜的器官,不僅擔任起支撐的角色之外,同時也是自己身體 “實際年齡的告密者” ⎯ 透過腳的 15 個狀態,你可以很快判讀自己是否正在老化。

Table of Contents

中醫角度看足部衰老現象

相較西醫,重視養生並長久持橫的中醫對於足部保養多有著墨,主要起因於中醫理的基礎。中醫學上認為,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分別起始與終止於腳部,甚至認為腳是個體健康狀態的縮影反射。透過活絡足部經脈,我們便可對體內臟腑產生正向影響,並為人體產生更舒適的生活感;反之,當腳部產生一些衰老訊號時,每個人都應該謹慎待之,因為那些是身體向我們投放的警訊。

腳部穴位經絡密佈,從足部獲得衰老化訊號

“精從足底生”,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三陰經)均起自於足部,而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三陽經)均止於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臟腑器官密切相連,也就是說當我們透過足部刺激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進而對全身進行調節。

既然穴位佔全身總穴位 1/3 的腳部可以反映全身狀態,當然反應老化狀態也是理所當然的。

熟齡友善改造指南
小預算大改變,從觀念開始。免費指南,開放下載

15 個雙腳偷偷告訴你老化狀態及身體變化的訊號

當穴位滿佈的足部出現特定現象時,千萬別忽視,因為這些現象時便代表身體狀態正逐步開始老化,或許你也能夠解讀為 “身體改變”。請特別注意:這些老化現象發生在年紀輕的人身上時,也同時代表身體狀態的改變,從現在開始謹慎調理保養,才能真正達到健康抗老的目的。

從這裡的 6 大特徵,你將看見當身體開始在老化時會出現的現象。

皮膚毛髮的改變

腳部皮膚毛髮狀態是一般非重視保養的人會注意到的環節,事實上這卻是時常最快反應出身體狀態的地方。當發現自己的腳部出現以下情況時,正代表著身體狀態在偷偷改變:

皮膚乾燥並容易脫落

傷口癒合速度變慢 ( Photo Credit: Advanced Foot & Ankle)

 

  1. 皮膚乾燥並容易脫落 ⎯ 足部皮膚變差,容易產生乾燥脫皮現象。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聽見的人體因 “使用年數” 增長而流失膠原蛋白,皮膚自然產生如此現象;
  2. 傷口癒合速度變慢 ⎯ 隨年齡增長,人體自癒速度減緩。如果身體真的比過往還要老,你應該不難發現傷口癒合的時間需要比以前還要更久;
  3. 腳和腳趾原有的毛髮開始脫去 ⎯ 這樣的現象多起因於血液循環不暢通所致;許多時候,這樣的問題肇因來自於血管相關疾病所造成的供血不足引起,所以應特別注意。

腳趾甲的改變

你多久剪一次腳趾甲呢?根據日外科醫生野田真喜在 All About 上所述,其實我們僅需一個月剪一次腳趾甲便足夠;當然,文中也有提及每個人腳趾甲長的速度不一樣,所以也有 2-3 週的可能。當你剪腳趾甲時,可有細細觀察過它們在偷偷告訴你的訊息?這部份最常見的老化現象為:

腳趾甲變厚重

腳趾甲變厚重 (Photo Credit: Women’s Health)

  1. 腳趾甲變厚重
  2. 腳趾甲有凹痕

足部血管的改變

既然如此多的狀態均與血管密不可分,那麼血管本身自然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多加觀察的部位:如果你開始很容易看見腳部的血管,那麼這便是一個訊號。例如靜脈曲張或血管特別明顯的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青筋” 或你我熟知的紅血管變得清晰可見。

腳部肌肉的改變

隨年齡增長,人體的肌肉會漸漸開始流失,如此現象在不運動的人身上會更為明顯。如果你有以下改變,便應該開始準備加入抗老行列:

  1. 腳掌變薄 ⎯ 正常而言,年長者腳掌通常薄過於年輕人,主要原因也與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和脂肪的流失有關;當它們流失後,原本擔負的緩衝便會減少,嚴重者可能會因此感到是以骨頭在行走而略有疼痛感;
  2. 腳後跟不易抬起 ⎯ 意味著神經或肌肉老化損傷。

筋骨外觀的改變

筋骨是支撐帶動的重要結構,如果你能夠細心觀察,要從中發現到老化訊號也不是難事:

腳頻繁痙攣

腳頻繁痙攣 (Photo Credit: allure)

 

  1. 腳變大、腳背變平 ⎯ 邁入中年後,人的足底肌肉和韌帶會退化,使得足弓彈性漸漸喪失成扁足,同時連結肌腱韌帶的微小骨頭失去彈性,腳會變得更長更寬、同時腳背也會因失去彎度而變平,尤其肥胖、腳和踝關節浮腫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更明顯。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邊描述的現象是確實便大,非 “水腫”,水腫許多時候是因為代謝功能遲緩或疾病造成,應該進一步透過檢查瞭解肇因才是明確的選擇,可別自己當醫生而致延誤就醫;
  2. 腳頻繁痙攣 ⎯ 這描述也囊括了小腿部份的抽筋。當抽筋或肌肉收縮發生頻率密集時,必須注意到因年紀而致的下肢血液循環與鈣、鉀、和鎂的不足;
  3. 腳趾變彎 ⎯ 不少女性在年輕時因喜好或工作關係而必須長時著高跟鞋,通常到了晚年便會產生「槌狀趾」現象,也就是腳趾永久性的彎曲;這樣的現象產生時,不用懷疑,除了接受自己開始老化的事實之外,更重要的是最好能與醫生洽詢醫治方式,因為長期彎曲的腳趾不只會讓不良姿勢影響而生雞眼或老繭,同時也可能產生因行走或站立姿勢不良而衍生的負面影響。

自主觀察的改變

這部份的觀察便有一點自由心證,因為每個人解讀辨識的嚴格度不同,不過既然是攸關自己身體,這裡還是盡量把那個不及格標準放低一些吧!畢竟,當我們還觀察得到時,代表一切都還來得及:

  1. 靈活度下降
  2. 氣溫低時容易腳冷
  3. 雙腳容易麻木
  4. 關節疼痛
訂閱老伴兒電子報
帶給你最有立場、有深度的資訊內容

改善足部狀態就是抗老 ing,更是健康改善 ing

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原因無他,便是因為:

腳是人體設計最精密複雜的器官

不相信?老伴兒把組成一隻腳掌的構成寫給你看:

  • 26 塊骨頭
  • 35 個關節
  • 100 多條韌帶
  • 無法算清的神經血管

相對而言,當我們人體開始產生一種稱為 “老化” 的變化時,從腳便可以略窺一二。

腳,一對設計精密複雜的器官

腳,一對設計精密複雜的器官 (Photo Credit: Lam Vascular)

其實抗老是其次,重要的是健康,也就是說年齡或許可以很大、心境可以很成熟,但生理狀態卻可以比一天到晚煙酒不離身的年輕人更為健康,才能好好享受這段令人稱羨的銀髮時光,不是嗎?

這些表徵,是老伴兒為你整理出來從腳判斷自己是否正在老化的現象,不知道你中幾個呢?發現老化不可怕,而是老化卻不自知。懂得善用適合的鞋子,才有可能幫助雙腳減緩老化,連結內容《挑選老人鞋子原則技巧指南:平衡感加強,防跌率提高》獲取更完整資訊。

老伴兒推出「安全健康始於足下」專題,聚焦足部健康訊息解析與腳部安全防護,有效提昇你的長照知識觀,點擊下方按鈕前往閱讀系列內容。還沒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現在是最佳時刻 → 訂閱老伴兒電子報

如果你讀完覺得內容不錯,千萬別忘記點擊頁面上的分享按鈕,把這份重要資料與身邊的親友分享。

2.8 4 票選
Article Rating
關注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全部留言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witter